其實媽媽們在準備懷孕前, 就應該先把口腔問題處理好, 這樣在懷孕期間就不用為了這方面的問題而困擾。 如果真的發生牙痛, 還是得想辦法減低疼痛。
我們若將整個懷孕期區隔為三個階段, 每個階段大約三個月, 那第一和最後一個階段都不太適合接受牙科治療。
懷孕前三個月, 胚胎還不是很穩定,此時並不適合照X光或打麻醉藥, 任何具入侵性的治療也不被建議, 一切要等胎兒穩定再考慮。最後三個月,孕婦已進入待產階段,同樣不適合進行太積極的牙科治療,主要是顧慮到這些治療可能會造成孕婦的情緒緊張,而發生早產的問題,打麻醉也一樣有這樣的顧慮,不可不謹慎。 所以只有中間三個月是「比較」適合牙科治療的,若要徹底的治療,還是會建議等生產後再說。
如果是緊急性的情況下, 會建議到大型醫院牙科做處理。 倘若遇上突發狀況時, 亦可以在第一時間與婦產科醫生會面。
*以上內容旨為一般牙科程序及知識,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,並視乎個人情況而定。以上內容並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我們或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。